“院外葉落映秋日,舍下英翠掩春芳?!鄙钋镆阎?,落葉飄零,而在銀屏鎮芙蓉村的一所小院內卻是別樣的風景,一入院子便能看到奇石、怪松、異花等大大小小近百株盆景,任誰都不會想到,這房屋的主人,曾經也是一名貧困戶。
張運山家中僅有夫妻兩人相依為命,他本人身患癌癥,部分喪失勞動能力,妻子蔡淑玉肢體一級殘疾,無勞動能力。2013年,芙蓉村村委會在“精準脫貧”重要論述提出的第一時間,便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。并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,為張運山家中安裝了3kw的戶用光伏,既方便自家用電,又多了一項持續收益。此外,張運山在村委會的支持幫助下,依靠兜底幫扶、消費幫扶、產業幫扶等幫扶措施,在山上開辟了2.8畝茶園,每年收益5000元左右,最終于2016年率先實現了脫貧退出。
張運山培育盆景的緣由,說來還是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。那是一個略帶清冷的秋天,張運山晌午收稻回家,瞥見蔡淑玉坐在屋內望著窗外的銀杏定定出神,“今年的銀杏落盡了,就沒什么好看的風景了?!辈唤浺忾g的一句話卻被張運山默默地記在心里,從那天起,他便開始自行鉆研盆景園藝,盆內植物、土壤、山石等素材都是他從屋后山間的就地取材,各異的形狀、裝飾也是他慢慢摸索設計出來的。不知不覺間,盆景裝飾的小院一年四季都成了觀賞期,妻子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。
“雅石秀木青苔院,合緒相依追夢人?!痹诜蚱薅说墓餐ο?,張運山一家的日子慢慢地好了起來,他們也只是萬千脫貧戶的一個縮影,相信在鄉村振興偉大事業的推動下,老百姓的生活會越來越幸福。(李誼讓)